APEX Network CEO Jimmy Hu
《链条ChainHeadline》专注于区块链应用领域,深度、严谨、严肃的价值报道。近期,我们发起《链条100人物》对话专题,旨在通过真实对话区块链生态上下游从业者,从而更加客观、冷静的呈现区块链行业现状。
第一期对话人物为APEX Network CEO Jimmy Hu,其公司的主业是给中大型B2C企业提供大数据和AI在营销和个性化方面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帮客户解决一些围绕全局营销(获客,CRM,忠诚度,客户数据)方面的问题。
在为客户提供服务的过程中,APEX需要对接企业的第一方自由数据,但从2016年开始,企业经常有第三方数据的需求,用来获取新客,或丰富现有客户或线索的画像。Jimmy 阐述,“为了满足当时的客户需求,我们与多个第三方数据供应商进行API接口形式合作,结果发现数据的质量和来源有一定的问题,甚至有时测试数据集的个人性别都会错。”
“同时,行业里消息有各种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因为有为授权的数据,而被关闭及追踪法律责任。我们很快终止了所有第三方数据接口合作关系,但,我们从来没停止考虑怎样解决客户这方面的痛点”。
随着我们产品和技术部门从应用场景和技术角度的考察,2017年中旬,Jimmy打算了用区块链这种用比较新的方式,来解决一些中心化数据体系解决不了的问题,包含了,但不局限与高质量,完全受许可的第三方数据。
以下是《链条》与Jimmy Hu的对话。
链条:您具体是怎么用区块链应用于解决数据问题的?产品业务模式如何?
Jimmy Hu:我公司的区块链项目为“APEX Network“, 是用来去中心化大部分B2C之间产生的互动及价值,让B2C产生更深的1对1关系,及更健康更丰富的生命周期。
原来被一些中心化控制,并且消耗大量价值的信息或互动渠道(媒体,广告网络,推送供应商,第三方数据供应商)可以在B2C交互过程中被去掉,以及价值返回给消费者,然后,消费者可以继续返回企业持续互动,形成(全局CRM)闭环。
我们刚开始是从应用层面来设计这个项目的,但后面发现现有的公链并不具备企业级应用(not enterprise ready)性能,此外从智能合约体系,数据扩充(offchain scaling), 外部数据连接 (oracles/data connector),以及别的企业级应用还偏薄弱和早期,并且,公链最初也不是为这个场景而设计。
换句话说,我们300多家中大型企基本上是不会用的,所以,后面我们决定了做自己的项目,按照平台,垂直应用场景的公链来做,这样对技术和业务逻辑的实现比较有完全的把控。
概况来讲,APEX Network是一个全局B2C生命周期 (营销,CRM, 忠诚度,客户数据) 的区块链平台。企业用户可以通过我们智能合约体系搭自己的应用和业务逻辑,通过SDK形式很容易嵌入现有的客户体验及触点(APP, 网站,零售触点,等等)。
别的企业也可以通过主链协议层产生数据和积分(代币)产生交换以及达成别的商业上合作。
链条:目前,APEX Network项目进展如何?
Jimmy Hu:目前我们的项目在研发过程当中,估计Q4测试网络推出。到时候我们会有多企业参与者的POC和Pilot Program阶段,这些目前已经开始推进商务合作关系了,很多企业对我们区块链解决的问题非常感兴趣,尤其是我们现有的客户体系。
计划在2019年推出主网。
链条:除了您所做的应用场景,区块链应用会比较快的落地到哪些领域?
Jimmy Hu:除了营销,还有金融科技,支付,供应链,共享经济/资源共享。有些应用场景和领域就是很自然和很适合,有些是硬扯的一些状态(项目方想发币的原因)。
链条:作为链圈、同时币圈的玩家,您算是早期的吗?如今获利情况如何?
Jimmy Hu:我应该不完全算币圈,也不能算是链圈的早期玩家。在这个时间点进入区块链领域,失去的机会当然是做目前主流的主链,不过这并不是坏事,因为这事也并不适合我来做。
在这时间点,2018年,我和我们APEX们赶上了新的一波浪潮——区块链项目的趋势,那些已经有成熟应用场景,垂直领域经验,现有的商业和客户体系,及丰厚的技术资源和团队的区块链应用项目。
也就是垂直应用场景的链,能快速进行价值落地,接下来各领域也将冒出。这些的项目,如果能及时的价值落地,以及搭建生态,将来会提供项目方庞大的经济价值。
链条:很多人说区块链是类似互联网一样,新的颠覆潮流?您认可这种观点吗?
Jimmy Hu:把区块链和当年互联网对比,通常有两个观点:
一是,从泡沫的角度,另一个是从颠覆性的角度。我更认同后者,但估计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才能看见更多真正实体和商务应用场景落地。
它不像一个技术,从作为工具的性能和功能角度可以立刻替代上一代的工具,而是一个可以重构多个经济模块和细分市场的一个体系,但这一方面,从本质上面就比较费劲,也有多方利益将成为潜在代价,同时,最终参与者对这技术的最终采用也是有一定的难度。
从泡沫角度,我并不认同– 把代币市场规模和黄金市场比,似乎就一粒小米饭!
链条:那么,怎么衡量一个区块链应用项目靠谱?
Jimmy Hu:要看一个区块链项目靠不靠谱,可以从3个角度。
第一,看人,也就是看团队实际的执行能力(track record),以及具备的商业和技术实力;
第二,要问这项目为什么要做,有没有从“性质”上用区块链真正创造差异化的价值。
大多数区块链项目并没做的是前期市场调研,有些项目只是在讲一个好的故事,但从实际价值来说,很少人采用,包括他们的未来生态的目标参与者。
第三,一个项目的募资计划也是非常关键的。当看见一个项目募资离谱,或根本没必要那么大金额,那可能是一个警戒信号。就算没什么圈钱或欺骗类型的意图,一个高的募资也容易让一个项目的代币(如果有的话)破发。
链条:链和币,可以各自独立或者说分拆吗?
Jimmy Hu:可以的,一个区块链技术可以无币但有扎实的应用场景。但一个真正去中心化的代币肯定需要基于区块链的。
链条:国家监管和数字货币、以及区块链直接的一些关系如何?
Jimmy Hu:国家监管的是围绕数字货币的售卖,交易,和集资,并没和区块链本身有任何关系。监管会防止很多在领域中的不良从业者,并且对中国投资人有伤害的项目。
同时,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比较难以控制的势力,就算监管了也会有投资人想办法绕过。总体来说,由于数字货币全球化的性质,中国的监管和政策会对于大市场环境有影响,但大局变动不大。
链条:在您看来,整个区块链领域全球市场环境如何?中国,和韩国、日本,以及美国市场差异有哪些?
Jimmy Hu:我对美国的市场并不了解,监管层度可以和中国排前。
首先谈美国市场。美国SEC更关注的问题是,什么算有利用价值的代币(utility token),还有哪些算是证券类的代币(security token)。目前在美国作为一个utility token ,并防不了监管,因为SEC自己的定义甚至可能和顶级TMT律所不一样。从区块链技术创新来说,美国和中国一样,还是非常健康及活跃的。
然后,我对韩国市场比较熟。APEX Network在韩国有比较大的社区和生态。韩国对区块链和数字代币的创新和包容比较前沿,包括出现了一些非常不错的项目(例如ICON)。
据韩国的一个合作伙伴,韩国最大的区块链基金和孵化器HASHED,有新一代最近比较火的区块链项目在做所谓韩国人号称的”ReverseICO”, “Reverse ICO”对他们的定义是中大型的B2C互联网公司,具有大量的C端用户,把现有的平台机制用区块链协议来实现,以及发布自己的代币和创造自己的代币经济。
对于我们合作伙伴HASHED来说,这些项目是一个比较有趣的标地。
链条:价值导向,严谨、深度、专业、及时报道区块链。
合作联系:QQ1307872820
请先注册/登录后参与评论